温馨提示

 

温馨提示
温馨提示

私募基金风险较高,为了您的投资安全,请您先完成风险承受能力测评。

温馨提示

提示内容区域

您好,欢迎登录坤元基金!客服电话:4006498989 (9:00-18:00,仅工作日)

A股历史底部特征隐现 基金紧盯基本面挖掘价值宝藏

目前市场低迷,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,A股的“底”到底在哪里?

 

 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,历史上A股市场共经历了五轮牛熊转换周期。在经历了近三年的漫漫调整后,无论用指数跌幅、市盈率、市净率、成交量等指标来衡量,还是从市场所推崇的“淡水泉时刻”、“巴菲特指标”来看,当前A股市场均显现出历史大底的特征。

 

  市场底部买什么?巴菲特力荐,投资首选指数基金!

 

  虽然难以确定A股何时走出反转向上趋势,但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,当前A股估值已经进入价值投资者和机构的战略配置区间,特别是经过市场洗礼后,那些经营稳健、拥有核心竞争优势、具备一定安全边际并且业绩可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,其投资价值已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。

 

  “历史大底”特征显现

 

  海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,自1991年以来,A股已经历了五轮“牛市—熊市—震荡市”周期不断交替的过程。自20161月底上证综指跌至2638点以来,市场再次进入中长期圆弧底阶段。上证综指从2015612日的高点5178点至今最大跌幅为49%,本轮调整截至目前已持续约3年,全部APEPB最低分别降至15倍、1.7倍。从估值水平、指数跌幅等角度来看,当前A股已经与前几次市场底部相似,正处于第五轮周期的底部区域。

 

  富国基金援引的数据显示,2000年至今,A股的历史大底一共出现了三次,分别是200566日上证综指998点、20081028日上证综指1665点和2013625日上证综指1850点。不同于阶段性底部,历史大底的形成都历经了漫漫熊市。

 

  那么,历史大底都有哪些特征呢?

 

  富国基金认为,首先是跌幅大,三次历史大底从前期最高点分别下跌56%73%47%。其次是估值低,三次历史大底的PE分别为18.4倍、13.8倍和12.0倍,PB分别为1.7倍、2.1倍和1.5倍,绝对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。最后是市场情绪低迷,三次历史大底破净公司的占比分别为13.5%11.4%6.3%

 

  “破净公司数大幅增加是反映市场情绪低迷的一大指标。通常情况下,破净说明一家公司破产清算的价值都比现有市值高,相当于公司在打折卖出。如果大量公司都这样打折卖出,说明市场情绪整体悲观。”富国基金表示。

 

  与此同时,私募界也存在着“淡水泉时刻”的说法,用于比喻市场底部的出现。简单而言,就是当百亿私募淡水泉旗下的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时,往往是加仓买入的好时机。

 

  以“淡水泉成长一期”为例,产品成立至今,历史净值的回撤超过30%的情况,一共发生过3次,分别是200810月、20159月和20162月。而随后的产品净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,尤其是20162月的那次触底后,产品净值更是在201711月创出了历史新高,达到了6.246元。而截至815日,淡水泉成长一期的最新净值为4.7729元,较最高点回撤了逾20%

 

  另一方面,股神巴菲特所运用的“巴菲特指标”也被投资者用作判断股市投资价值的指标。2001年,巴菲特在《财富》杂志上发表了题为《巴菲特论股市》的文章,首次提出使用“巴菲特指标”,即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,来表示市场资金往股票市场的流入程度,据此判断股票市场的牛熊。

 

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,当前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大约为47万亿元,而中国的GDP2017年大约为82万亿元,因此,A股的“巴菲特指标”只有约57%,不仅远远低于美股,也远远低于巴菲特指数70%80%的大底区间。若将A股、内地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和海外中概股加总,则总市值为72万亿元。如此算来,“巴菲特指标”约为88%,仍然远低于美股的140%

 

  从历史经验来看,每次A股处于历史底部往往也伴随着外资的大举入场。自201713日富达利泰投资登记备案至今,共有15家外资系私募基金管理人获批牌照。其中,有9家已发行15只基金产品,10只产品投资于A股市场。据统计,20181月至7月,境外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金额已达到1616亿元。

 

  “当前A股市场的悲观氛围很容易让人忽视正面信息,但以北上资金、QFII和国际私募为代表的外资布局A股市场的热情却持续高涨,这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具有一定指向意义。”沪上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。

 

  短期难迎趋势性上涨行情

 

  尽管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正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已达成共识,但对于A股究竟何时走出反转向上趋势仍然充满争议。

 

  富国基金表示,过去三次A股走出历史大底均有一定催化因素:第一次是200566日,A股在“股权分置改革”等政策利好下步入大牛市行情;第二次是20081028日,在“四万亿投资”和“十万亿信贷”政策刺激下,经济触底回升,股市迎来V型反转;第三次是2013625日,央行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,风险偏好提升,A股同时迎来“政策牛”和“宽松牛”。

 

  反观当下,富国基金认为,A16PE1.7PB的估值水平相对于历史大底还有一定空间,但历史大底往往是极端情绪的反映,由此可见,目前估值水平越来越具有历史底部特征。另外,虽然当前破净公司数占比5.5%,相比历史上的三次大底还不是非常高,但绝对数量已超过历史大底水平。从目前来看,不建议短期搏杀抄底,更建议逐渐分段买入。

 

  “从历史来看,磨底往往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而且观察2016年到2017年炒上去的‘漂亮50’或其他消费龙头,目前都还没呈现明显的趋势性调整走势,所以判断整个市场真正的调整还没完全结束。后续可能有一些结构性行情,但出现趋势性行情的概率不大。”汇丰晋信双核策略、汇丰晋信消费红利的基金经理是星涛表示。

 

  金鹰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刚认为,对于当前的A股而言,估值并不是根本问题。A股当前估值已与历史上几大著名的底部区域相当,同时也显著低于上一个底部,即2638点的估值。横向来看,与经历9年多大牛市的美股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相比,A股在估值和成长性上也都具有明显的优势,而这也是更追求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的海外机构投资者,为何在今年屡跌屡买的重要原因。

 

  在杨刚看来,当前A股市场持续下跌主要源于投资者信心低落。因此,对于日趋悲观的A股投资者而言,几个偏乐观的理由值得关注。首先,从内外资持续的方向性差异中寻找信心和底气。其次,市场情绪的根本性扭转需要时间和重要数据的持续验证。最后,市场短期或有反弹,但中长期而言,期待改革再出发。

 

  朱雀投资则认为,目前A股的估值指标、量能指标、市场情绪特征等均表明市场逐步进入底部阶段,其中一些板块的估值已经低于历史底部的平均估值,这些板块已经率先走出企稳反弹的走势,意味着长线价值投资者对于其低估值的认同。可以说,A股整体已进入低估值区间,并且估值已经落入价值投资者和机构的战略配置区间,这无疑减少了市场大幅下跌的可能性。

 

  基本面选股仍是可靠的投资策略

 

  在多位基金经理看来,虽然A股暂时难以摆脱磨底行情,但基本面选股仍然是可靠的投资策略,尤其是经过市场洗礼后,那些经营稳健、拥有核心竞争优势、具备一定安全边际并且业绩可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,已越来越显现出投资性价比。

 

  国联安基金表示,虽然目前A股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,但不容忽视的是,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。除了外资涌入,养老金入市、没有业绩支撑的主题炒作等受到进一步监管等因素,都在暗示目前市场已出现了变化。

 

  资金方面,中信保诚基金认为,下半年的增量资金仍然主要来自于外资和险资,风格更偏价值稳健。从估值来看,当前A股整体估值较低,特别是银行等价值蓝筹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,后续有较大修复空间。此外,那些研发实力较强、成长空间巨大的优质成长股或将迎来长期配置的良机。

 

  “综合国内外基本面的因素,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,A股还是以存量资金博弈和持续震荡为主要格局。由于绝大多数行业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,也都各有各的逻辑,因此结构上或出现短线反弹和轮动行情。建议投资者从长线出发,不过度悲观,不盲目乐观,从战略上关注那些基本面比较扎实、具有长期增长逻辑的个股。”长城基金分析称。

 

  朱雀投资表示,会在不断强化持股结构的前提下,以中高仓位积极参与底部构建。近期将逐步提升对半年报的关注度。选股上,总体保持乐观的心态,坚持价值投资理念,坚持产业链深度研究,挖掘长期增长的景气行业的优势公司,新能源、新能源车、现代农业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消费升级与新零售、金融、TMT等都是长期看好的投资方向。

 

  “总体看,目前处于一个长期相对清晰但短中期比较模糊的阶段,此时市场的特征是信心不足、交易意愿孱弱。我们认为,中国经济之所以韧性很足就是因为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基数,以及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工厂。对于未来的市场,我们强调立足于能源安全、医疗服务和制造增效三个方面。”中欧行业成长基金经理王培表示。

 

  展望未来,国投瑞银基金认为,具有行业和公司基本面支撑的龙头股仍然是配置的重点,轨道交通、5G、集成电路、工业自动化、消费等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可以适当增加配置。

 

  具体到板块,中信保诚基金表示,大银行、大建筑、消费白马股等价值蓝筹板块仍是配置首选。

文章观点不代表坤元基金观点

文章来源:

上海证券报:《A股历史底部特征隐现 基金紧盯基本面挖掘价值宝藏》

cls
  •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4号楼财富中心A座A座30层
  • 4006498989(9:00-18:00,仅工作日)
  • KYproduct@kunyuanFund.com

CopyRight C 2014-2015.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2701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