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

 

温馨提示
温馨提示

私募基金风险较高,为了您的投资安全,请您先完成风险承受能力测评。

温馨提示

提示内容区域

您好,欢迎登录坤元基金!客服电话:4006498989 (9:00-18:00,仅工作日)

基金投资中如何“择时”?这些小技巧你需要知道

    最近几周,大盘变动比较频繁,让不少小白直呼心脏受不了。

  小白们虽然不敢贸然投资股票市场,可持有基金的小白们,也禁不住要问一句,我这应该加仓了吗?指数基金再不进场会不会晚了?

  想回答这个问题,你就要了解,我们该如何挑对基金的买点。

  不同类型基金,判断买点的方式不一样

  一般来说,基金的类型可以分为股票基金、指数基金、债券和货币基金,也有以上几种产品皆有的混合基金。

  相对来说,债券和货币基金比较稳定,虽然买点对基金的收益率会有一定的影响。

  比如最近债券基金就连着跌了好几波,有的投资者可能会考虑暂时不投资债基,转向其它产品。

  但对于非债基不投的粉丝来说,他们是否“择时”投资,其实对收益的影响并不大。

  所以,“择时”这个概念,对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来说,更为重要一点。

  因为指数基金跟股票基金的走势,基本上跟大A直接相关,简单来说,如果能做到低净值时买入,高净值时卖出,那自然是最好的。

  如何判断基金的买点

  1、看估值

  为什么各位财经大V们都在强调估值,是因为对理财小白来说,估值确实是最显浅易懂,让大家能迅速判断一个基金目前所处的状态。

  一般来说,看估值最直接的数据,就是PE(市盈率),针对指数估值目前所处的位置,我们可以分为几个级别:

  当PE低于历史估值的30%分位时,为低估值,可以开始配置定投;

  当PE高于历史估值的70%分位时,为高估值,可以开始卖出。

  当然,估值对于宽指数基金(比如沪深300、中证500)的判断效果更好。

  但对行业基金,比如医疗、科技的话可能就难一点,因为医药指数成分不纯,消费科技估值会一直很高。

  2、看涨跌幅

  打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,如果上证指数一直处于3000点不浮动,那么别说赚钱,即便你想亏钱也是很难的,没有涨跌,就没有盈亏。

  所以,一个好的买点/卖点,往往出现在指数波动的前后。

  一般来说,我们认为当指数出现了20%左右的跌幅后,或者20%左右的涨幅后,是比较好的买点。

  相反,如果涨幅已经大于30%,这时候再追高,就很可能被套了。

  3、分批设置买点

  为什么很多人看着自己买的基金明明涨了不少,却没赚多少钱,甚至亏钱呢?

  关键还是买点设置的不对。很多人买基金都以追涨为主,涨的越高买入越多,相反,跌的越多买入越少。

  但如果纵观全局,我们就知道,最佳的买点往往出现在大跌后的低谷处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精准的预判呀,那怎么办?

  分批买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。

  定投是分批买入的其中一个方式,它的原则是按时间买入,原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。

  还有一个方式,是按涨跌幅来买入,也可以理解为手动定投。

  比如,我们可以按每跌3%、5%各买入一次,这可以理解为是抄底的一种,不过是更温和且有计划性的。

  当然,实际操作中,基金未必会出现这么理想的涨跌幅。

  所以我们可以把两种方式综合一下,先设置一个固定时间分批投入,如果中途遇到连续大跌,就加倍投入,用时间+空间相结合的方式,保持持续的买入。

  4、根据大盘点位买入

  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市场,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大盘3000点买入肯定比大盘5000点买入更容易赚钱。

  也就是说越是低点买入,赚钱的概率越大。

  5、弱市时买入债券基金

  弱市时正是买入债券基金的好时机,因为债券基金是紧跟债券的,债券处于牛市,那么债券基金上涨空间大。

  如何判断债券行情:主要看市场环境,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债市走牛,市场复苏,债市开始回调。

  主要因为债券和利率是负相关,市场环境好时,货币相对来说比较宽松,致使利率下调,债券走牛,而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,货币便有所收紧,利率开始回升,债券开始走熊。

  最简单的看法就是看国债,当国债收益率下跌时债券上涨,否则债券下跌,当上涨的时候便可以买入自己看好的债券基金了。

  因此此方法比较适合债券基金的买入。
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文章观点不代表坤元基金观点
       文章来源:
       天天基金网:基金投资中如何“择时”?这些小技巧你需要知道
      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
cls
  •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4号楼财富中心A座A座30层
  • 4006498989(9:00-18:00,仅工作日)
  • KYproduct@kunyuanFund.com

CopyRight C 2014-2015.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2701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