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靠工资发不了家,但对于我们大多数工薪族来说,稳定的工资来源比发家还重要。因为工资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,还是我们职业规划理财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,所以用好每个月的工资,做好职业生涯的涨薪计划,或许你也可以以它为跳板,走上创业的道路,告别算着工资过日子的生活。
(一)工资规划第一步:把你的工资当回事
在网上看到不少朋友反映,存不下钱,不知道钱去哪儿了。而说到工资规划,大家又发愁从哪里开始呢?如果我说,工资规划第一步是要把你的工资当回事,大家是不是要笑死了:谁能不把工资当回事?不,有一些人还真不把工资当回事。
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:
1、认为自己工资很低的人
觉得自己工资太低,又秉承着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,所以一边花着一边怨叹着一边不做任何改变。过几年,估计还是这样,工资依然低,依然攒不下钱。
我们不如算一下,如果你每个月定存500,五年期,按照头5年零存整取、之后每5年整存整取的方式进行计算,30年后(55岁时)总计可得352300.94元,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吧?工资再少,一个月你真的连五百都存不了?五百不行,二百也行吧。再说了,咱工资低,那不更应该看着每个月那点可怜的工资反思一下,如何提高工资么?!要知道工资的大幅提高是最好的开源方式。如果工资真的很低,那么恭喜你,你可以更容易达成工资翻番的梦想,一万翻两万不容易,一千翻两千总不难吧?咱工资低还不让我阿Q不成?所以,加油,要知道你的空间会比别人大多了。2、工资不错但不关心的人
有些人工资还不错,钱也够花,可是一年到头总不知道钱去哪里了,因为TA也不知道赚多少。那么建议你先记帐——不是系统的记帐,我知道这个很难。你只记收入,流水账,很容易吧?工资到账了记一笔,奖金到帐了记一笔,一年下来,算算你一共赚了多少钱?是不是再普通的工资一年下来也能算是一笔钱?那么这笔钱你现在剩多少?没剩?好,那就反思去吧,反思完把支出也开始记帐吧。
3、真正的高薪人
这些高薪人士,可能一年几十万,也可能上百万,TA知道自己赚不少钱,养得起房子车子孩子,但他并不关心帐户里的钱是怎么来的,钱多了还是少了也不清楚。啧啧,这种人最让我脑仁儿发热,我现在只见过一个,还真是挺奇葩的,不懂得活期定存为何物,老兄,不让钱生钱起码也关心一下吧?简直是暴殄天物啊!!!提起这种人,我怎么就那么痛心疾首:为什么高薪的不是我,如果是我,我一定好好对待你,我亲爱的高薪!!!无论我们工资多少,这都是我们辛苦工作换来的,低了不要气馁,高了不要骄傲,认真对待它,日后必然有丰厚的回报!
(一)工资规划第二步:做好人生规划
网络上盛传这样一个段子:“每个月从发工资那天起,开始是嚣张地活一个星期,然后淡定地活一个星期,接着无奈地活一个星期,最后在对工资的无限期盼中活一个星期……”这是不是你的职场生活写照呢?
我们除了要做好职业规划,认定职业发展的方向,同时对于“工资”规划,也是很重要的。
二、职场人如何做好工资规划?
对于工资规划,提醒职场人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发展比工资重要
不要因为过分关注暂时的工资收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,发展是第一位的,职场是一场马拉松比赛,短跑冠军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。
2、职业道德比工资重要
不要对工资过于斤斤计较,总是抱着你给我多少钱,我给你干多少活的态度。企业恰恰是看你的贡献有多大,才给你相应的报酬。过分看重一时的工资收入,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赖和好感,丢掉很多重要的机会。
卡耐基曾经说过:“太计较小钱的人是挣不到大钱的。未来谁更职业化、更专业化,收入自然会越高。”3、注意节俭
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是财富积累的阶段,每个人其实都经历过这个阶段。如花销上毫无节制,那么多少收入都不够用。有些人往往总是抱怨自己的收入低,却从不注意日常开支是多么奢侈浪费,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。
4、不要妄想一夜暴富
只有极少数人能实现一夜暴富,大部分人还是细水长流,不断的积累财富。盲目跟别人攀比,妄想一夜暴富会让心态失衡。
柳传志先生说人生是一个长跑比赛,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利益,要看得远一些,人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。对于这一点务必要有切实的体会。我们注重的不是一天、一月、一年的得失,而是五年、十年乃至一生的得失,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收入,人生应遵守舍得规律。5、敢于以合理的方式争取自己合理的工资
遇到不公平时,要敢于用正确的方法提出来。在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时,要注意掌握时机和说话的技巧。
(三)工资规划最后一步:提高能力涨薪水很关键
小伙伴们对于兼职和薅羊毛有时候容易陷入误区,一个月涨200元工资,许多人想怎么这么少?但要是兼职和薅羊毛一个月赚200元,又觉得好多,跟天上掉馅儿饼似的。所以回想一下,你是不是很容易以为兼职和薅羊毛是免费得来的?就算确实是免费的,但这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,而工作加薪并不需要你额外多付出什么。所以建议大家分清自己收入的主次,不要因为芝麻丢了西瓜。工资规划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,从对收入的认识到资金的管理,我们做的都是钱的工作,而工资规划的最后一步,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和梦想有一个清晰的目标,指引自己一步一步朝那边走。
打个比方,一个月收入1000元,花掉800元,再怎么去规划也是那么点钱,很容易气馁。但是一个月10000元,花掉5000元,虽然支出高了,但这工资规划做起来,是不是非常有盼头?!所以我们想告诉大家,“谁不是从工资一两千过来的呢?”。这世界上还是平凡人多,我们不用去攀那些我们明显无法企及的高峰,但也不能对自己一点要求都没有。理财的前提是要有一些财可以理。财从哪里来?就是从原始的点滴积累做起,积极提高自己的收入,你的财会越来越多。所以不管工资高还是低,我们在工资规划最后一步要做的是:工资低,那也要理财,认真记帐节流,做到理性消费,然后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涨收入,赚更多的财来理。
低薪+系统记帐理财+提高能力加薪=原始资产积累
工资高,更要理财,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适当投资,让你手里的钱钱收益最大化,实现财富增值。当然,工资永远不嫌高,你还可以追求更高。
高薪+合理工资规划=你的资产越来越多三、如何规划一份靠谱的年度理财计划?
新年是一个新的起点,但这个起点是建立在之前的财务基础上的。上一年的财务情况是新一年理财计划的基础和借鉴,只有及时总结上一年的财务情况,了解自己财务上的问题和可以继续保持的优势,才更利于进行新年理财规划。 因此,我们要通过分析财务,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「资源」可以在2017年动用。
「资源」,一般分为资产与收入两大类,也就是记账中需要用到的两个财务表格——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。
第一类:已经挣到的钱,即现在的资产。这里所说的资产,是要减去负债的,也就是最后的净资产。
第二类:未来持续能赚到的钱,即家庭/个人的收入。为了统计更精确,建议减掉每月或额外的支出,即最终的数字是每年的实际盈余。
最终得出的这两组数字——净资产和流动资产,
A、净资产、净总比和净资产增长率
净资产=总资产 — 负债;净总比=净资产/总资产,表示家庭资产总杆杠长度,必须>30%,与年龄、资产规模及收入稳定性有关;
净资产增长率=净资产年增(减)值/净资产,表示家庭净资产增长速度,该指标必须大于GDP+CPI,否则家庭财富增长落后于社会财富增长速度;
B、流动资产、流固比和流动资产收益率
流固比=流动资产占比/固定资产占比,表示资产结构的健康程度,与资产规模正相关;
流动资产收益率=流动资产年度收益/流动资产总额,必须大于GDP+CPI,否则贬值;
这些,是我们规划2017年度理财方案可以利用的「资源」和依据。
2、根据家庭财务情况,重新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
评估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必须先计算三大指标:
A、保险覆盖率
保险覆盖率=总保额/总债务,分意外险覆盖率和寿险覆盖率,总债务=显性负债 + 隐性负债,覆盖率越高,表示抵御风险能力越强,越接近 1 越好;
B、紧急备用金率
紧急备用金率=现金/家庭年度总开支,表示家庭抵御突发财务事故的能力,也称为家庭理财安全垫,该指标必须大于30%,以50%较为适宜;
C、家庭风险投资占比
家庭风险投资占比 = 80 — (夫妻平均年龄),是家庭风险资产的最高占比,家庭风险资产包括股权、期货、股票、偏股型基金等。
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分三种:保守型、平衡型和激进型。但是判断个人/家庭究竟是哪种类型,并不能单看一种因素,也不是一劳永逸的。
简单说,测评风险承受能力,我们要从年龄、资金量、投资目标、主观风险偏好和资金流动性等角度多方面考虑(参考“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表”)。
【 年龄 】
一般来说年龄越大,风险承受能力越低:
青年时期(一般定义为20-30岁)的投资者刚步入工作,买房、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还没有这么快,通常有能力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;壮年时期(30-50岁)的投资者工作相对稳定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财富,但经济压力也在增加,比如面临买房、抚养教育小孩、供养老人、养车等方方面面的压力,因此风险承受能力是在逐渐下滑的;而老年投资者(50岁以后),大部分是即将退休和已经退休的人,支出趋于稳定,但花费在医疗上的钱会增加,再加上没有工作这个最大的收入来源,风险承受能力是最低的。
【 资金量 】
资产实力雄厚的投资者,即使其投资失败,所赔的那些钱也不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,所以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;而资产实力薄弱的投资者,一旦亏损可能对其生活构成负担,因此风险承受的能力相对较低。
【 投资目标 】
如果目标是长期且刚需的,比如,为了孩子往后的教育费、家人的医疗费、买房用的,那么投资就该以中低风险的投资为主;如果单纯为了资产的长期增值,那么投资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风险资产的配置。
【 主观风险偏好 】
有些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,可能不会考虑自身财务状况的好坏,一股脑的选择高收益的产品,那么主观上来说,这类人群属于风险偏好型投资者;而有些人即使有一大笔闲钱,也坚持存银行,顶多再买一些债券或者银行理财,这就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。
【 资金流动性 】
这需要投资者对未来的支出有大致的预估,比如预计未来多长时间会需要支出一笔资金。如果对未来支出心里没数的话,投资就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,不建议购买那些有长期封闭期的产品;如果未来支出稳定的话,再将资金进行优化配置。
3. 根据指标设定或调整理财目标和方案、筛选并配置理财产品;
如果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实现了某个目标的话,那么新年的开始,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情况,调整或重新制定合理可行的理财目标。
切记,这些目标一定是符合自身财务情况且能用数字量化的目标。不能是那种“月薪3000,两年内攒够50万”之类的目标。可以是“月薪8000元,今年攒够5万元”或者“15年后,要给孩子攒够届时出国留学的100万元”。
4. 把用于个人/家庭保障的资金,提前预留
保险的配置,应该提前于投资赚钱,请按以下两个指标配置。
A、保费比率
保费比率=社保和商保年度总保费支出/家庭年度总收入,表示家庭抗风险能力,一般以15%--20%为宜;
B、保险覆盖率
保险覆盖率=总保额/总债务,分意外险覆盖率和寿险覆盖率,总债务=显性负债 + 隐性负债,覆盖率越高,表示抵御风险能力越强,越接近 1 越好。
意外事故、患病就医,各种风险威胁着生命,同样也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。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应对人身风险,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负担的方法。在投资规划前,首先做好保险规划,给该买保险的人买对且买足保险。
关于买保险,还是那几点小建议:
第一,优先给家里的经济支柱买保险;
第二,先给大人买,再给孩子买;
第三,纯保障类的保险优先于投资理财类的保险;
第四,身背房贷,建议购买定期寿险,防范还贷期间的人身风险。
5、理财方案的执行督导、调整和优化投资组合
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,都属于前面提到的平衡型投资者,也就是不喜欢高风险,但也不甘于无风险的低收益投资。所以,在此之前推荐的投资组合,都是以攻守兼备的长期稳健投资为主。
在资产配置中,我们建议平衡配置(参考“资产配置足球理论”),以股票、股权、房产、债券、海外基金定投和保险为主。
基金定投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:
第一,投资期限足够长,能够充分摊薄成本,提高收益;
第二,不用花更多的精力在择时上;
第三,强制每月储蓄;
说到这儿,想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·夏普,就是提出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——夏普比率的那位经济学家的话,咱们共勉一下:
一个成功的投资者,91.5%归功于正确的资产配置,4.6%来自于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力,1.8%取决于进出场时机,2.1%必须靠上帝保佑。所有创造收益的因素中,大类资产配置创造收益的能力是90%以上。
——威廉 · 夏普
文章观点不代表坤元基金观点
文章来源:
随手记:《每月定存500元,退休后可以拿到35万!基金定投原来这么重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