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去年的赚钱效应在今年“偃旗息鼓”,私募出于避险考虑普遍降低了港股的投资仓位,配置方向进一步向医药、消费、科技等行业龙头集中。
私募普遍减仓港股
去年港股的赚钱效应引爆了私募的配置热情,但今年,降仓位成了私募的一致动作。康曼德资本研究总监王超称,旗下产品港股仓位在30%以内,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。
某港股投资私募负责人表示,港股不仅指数下跌,个股的波动更大。港股没有涨跌停限制,个股波动对净值的影响非常大;现在港股的配置不到10个点。
格雷资产虽然今年也把仓位降到了两三成,但总经理张可兴表示,现在看又可以逐步买进了。华润信托数据显示,10月份,其平台私募对港股的平均配置比例上升至16.19%,较上月增加2.48个百分点。
尽管今年减仓动作较多,但整体来看,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,A股、港股两个市场同时配置成为私募产品的常态。华润信托数据显示,2015年下半年开始,私募配置港股的比例逐步上升,去年的比例为8.69%,今年前10月上升到了14.2%。
受访私募大多表示,目前公司产品绝大部分可以投资港股,很多都是在去年调整了产品线,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。
配置集中在医药、消费、科技龙头
从今年私募在香港市场的操作方向来看,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去年的风格,标的集中在医药、消费、科技领域。
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主管吴元青表示,旗下的大中华股票多头策略产品股票仓位目前较低,主要配置在两条主线:一是中国核心资产,包括与中国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的金融、周期类行业龙头公司,这方面港股较A股有明显的折价优势;二是代表中国未来增长动力的先进制造和消费升级行业,包括5G通信设备、消费及医疗保健行业的公司。另外也高度关注港股中的特色行业和板块,如教育和物业服务公司、同股不同权的科技次新股和未盈利的生物医药次新股。
张可兴称,去年在港股上的配置主要在科技龙头股、教育股,以及一些医药股,今年的配置依然延续了去年的操作方向。王超则称,目前港股的配置集中在消费领域。
付诚成表示,主要配置了医药、科技互联网、金融地产等方向,跟去年相比,主要的调整在于加大了对医药行业的投资,减少了在半导体和博彩等行业的头寸。
沪上某中型私募总经理称,港股还是倾向于那些在A股不容易买到的公司或者性价比突出的公司,而非单纯冲着价差去买,今年则对新上市的股票更感兴趣。
上述私募总经理表示,香港市场更适合以多空方法投资,更需要深入研究,另外还要做好风控,很多好的股票可能跌到合理价值以下还会再跌。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有机会买到足够便宜的股票,但要有耐心,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。
文章观点不代表坤元基金观点
文章来源:
中国基金报:《私募普遍减仓港股 重点配置医药消费龙头》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